假释期间犯罪怎么办
杭州西湖刑事律师
2025-04-11
法律分析:
(1)被假释者在考验期内犯新罪,需撤销假释,采用“先减后并”方式数罪并罚。这是将前罪未执行刑罚和新罪判决刑罚合并,能有力惩处假释期间再犯罪行的行为,维护司法公平和社会秩序。
(2)若在考验期发现其判决宣告前有漏罪,同样撤销假释,按“先并后减”方法。先合并前后判决刑罚,再减去已执行刑期,确保对犯罪分子所有罪行全面准确量刑。
(3)假释考验期内违反监督管理规定但未构成新罪,也会被撤销假释收监,督促被假释者遵守规定,保障假释制度有效执行。
提醒:被假释者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,避免犯新罪、隐瞒漏罪或违反监管规定,否则将面临撤销假释等严重后果。若遇到复杂情况,建议咨询法律专业人士。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(一)被假释者在考验期犯新罪,应及时收集犯罪证据并报警,司法机关会先对新罪判决,再将前罪未执行刑罚和后罪刑罚合并决定执行刑罚。
(二)若发现被假释者有判决宣告前的漏罪,要向司法机关提供线索,司法机关先对漏罪判决,再把前后判决刑罚合并后减去已执行刑期。
(三)被假释者违反假释监督管理规定但未构成新罪,相关部门要按法定程序撤销假释,将其收监执行未执行完的刑罚。
法律依据: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八十六条规定,被假释的犯罪分子,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,应当撤销假释,依照本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。在假释考验期限内,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,应当撤销假释,依照本法第七十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。被假释的犯罪分子,在假释考验期限内,有违反法律、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,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,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撤销假释,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。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1.被假释者在考验期内犯新罪,要撤销假释,用“先减后并”的方式数罪并罚。先判新罪,再把前罪未执行的刑罚和后罪刑罚合并决定执行刑。
2.若在考验期发现其判决宣告前还有漏罪,也撤销假释,按“先并后减”处理。先判漏罪,将前后判决刑罚合并,再减去已执行刑期。
3.考验期内违反相关监督管理规定但未构成新罪,依程序撤销假释,收监执行未完成的刑罚。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结论:
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犯新罪、发现漏罪或违反监督管理规定(未构成新罪),均应撤销假释,分别按“先减后并”“先并后减”及收监执行未执行完刑罚处理。
法律解析: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明确规定,当被假释者在考验期内犯新罪时,采用“先减后并”原则,先判新罪,再将前罪未执行刑罚与新罪刑罚合并;若发现判决宣告前有漏罪,用“先并后减”原则,先判漏罪,合并前后判决刑罚再减去已执行刑期;若违反监督管理规定但未构成新罪,则收监执行未执行完的刑罚。这些规定是为了确保假释制度的严肃性和公平性,维护法律权威与社会秩序。如果您在假释相关法律方面有任何疑问,欢迎向我或专业法律人士咨询。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1.假释考验期内出现不同情况需按相应规则处理。被假释者在考验期内犯新罪,应撤销假释,按“先减后并”原则数罪并罚,即先判新罪,再将前罪未执行刑罚与后罪刑罚合并决定执行刑罚。
2.若在考验期内发现被假释者判决宣告前有漏罪,同样撤销假释,依“先并后减”原则处理,先判漏罪,合并前后判决刑罚后减去已执行刑期。
3.若被假释者在考验期内违反监督管理规定但未构成新罪,需按法定程序撤销假释,收监执行未执行完的刑罚。
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假释人员的监督管理,定期进行考察和教育,假释人员自身要严格遵守规定,避免违法违规行为。
(1)被假释者在考验期内犯新罪,需撤销假释,采用“先减后并”方式数罪并罚。这是将前罪未执行刑罚和新罪判决刑罚合并,能有力惩处假释期间再犯罪行的行为,维护司法公平和社会秩序。
(2)若在考验期发现其判决宣告前有漏罪,同样撤销假释,按“先并后减”方法。先合并前后判决刑罚,再减去已执行刑期,确保对犯罪分子所有罪行全面准确量刑。
(3)假释考验期内违反监督管理规定但未构成新罪,也会被撤销假释收监,督促被假释者遵守规定,保障假释制度有效执行。
提醒:被假释者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,避免犯新罪、隐瞒漏罪或违反监管规定,否则将面临撤销假释等严重后果。若遇到复杂情况,建议咨询法律专业人士。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(一)被假释者在考验期犯新罪,应及时收集犯罪证据并报警,司法机关会先对新罪判决,再将前罪未执行刑罚和后罪刑罚合并决定执行刑罚。
(二)若发现被假释者有判决宣告前的漏罪,要向司法机关提供线索,司法机关先对漏罪判决,再把前后判决刑罚合并后减去已执行刑期。
(三)被假释者违反假释监督管理规定但未构成新罪,相关部门要按法定程序撤销假释,将其收监执行未执行完的刑罚。
法律依据: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八十六条规定,被假释的犯罪分子,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,应当撤销假释,依照本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。在假释考验期限内,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,应当撤销假释,依照本法第七十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。被假释的犯罪分子,在假释考验期限内,有违反法律、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,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,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撤销假释,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。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1.被假释者在考验期内犯新罪,要撤销假释,用“先减后并”的方式数罪并罚。先判新罪,再把前罪未执行的刑罚和后罪刑罚合并决定执行刑。
2.若在考验期发现其判决宣告前还有漏罪,也撤销假释,按“先并后减”处理。先判漏罪,将前后判决刑罚合并,再减去已执行刑期。
3.考验期内违反相关监督管理规定但未构成新罪,依程序撤销假释,收监执行未完成的刑罚。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结论:
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犯新罪、发现漏罪或违反监督管理规定(未构成新罪),均应撤销假释,分别按“先减后并”“先并后减”及收监执行未执行完刑罚处理。
法律解析: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明确规定,当被假释者在考验期内犯新罪时,采用“先减后并”原则,先判新罪,再将前罪未执行刑罚与新罪刑罚合并;若发现判决宣告前有漏罪,用“先并后减”原则,先判漏罪,合并前后判决刑罚再减去已执行刑期;若违反监督管理规定但未构成新罪,则收监执行未执行完的刑罚。这些规定是为了确保假释制度的严肃性和公平性,维护法律权威与社会秩序。如果您在假释相关法律方面有任何疑问,欢迎向我或专业法律人士咨询。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1.假释考验期内出现不同情况需按相应规则处理。被假释者在考验期内犯新罪,应撤销假释,按“先减后并”原则数罪并罚,即先判新罪,再将前罪未执行刑罚与后罪刑罚合并决定执行刑罚。
2.若在考验期内发现被假释者判决宣告前有漏罪,同样撤销假释,依“先并后减”原则处理,先判漏罪,合并前后判决刑罚后减去已执行刑期。
3.若被假释者在考验期内违反监督管理规定但未构成新罪,需按法定程序撤销假释,收监执行未执行完的刑罚。
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假释人员的监督管理,定期进行考察和教育,假释人员自身要严格遵守规定,避免违法违规行为。
上一篇:交通肇事罪是不是适用取保候审
下一篇:暂无 了